轴承是立式泵的核心传动部件,负责支撑泵轴旋转并减少摩擦阻力。若轴承出现发热故障(通常定义为轴承温度超过环境温度40℃,或实际温度超过80℃),会导致润滑脂失效、轴承磨损加剧,严重时会引发轴承卡死、泵轴断裂,甚至烧毁电机。针对该故障,需先明确发热原因,再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,具体方案如下:

在制定解决方案前,需通过 “看、摸、听、测” 四步法初步判断发热原因,常见根源包括:
 
- 润滑脂量不足:长期未维护,润滑脂因磨损消耗或渗漏减少,轴承金属面直接接触;
 
- 润滑脂过量:加注量超过轴承内部空间的 2/3,导致润滑脂搅拌发热,散热受阻;
 
- 润滑脂变质:润滑脂长期在高温、潮湿环境下使用,出现氧化、乳化(进水),失去润滑效果。
 
① 停机降温:关闭泵电源,待轴承温度降至环境温度(约 30-40℃),避免高温下拆卸导致部件变形;
 
② 清洁轴承:拆卸轴承端盖,用煤油或柴油清洗轴承内部残留的旧润滑脂,清除杂质(如金属碎屑、灰尘);
 
③ 选择合适润滑脂:根据泵说明书要求,选用对应型号(如高温场合选锂基润滑脂,潮湿场合选钙基润滑脂)、粘度的润滑脂,禁止混合不同类型润滑脂;
 
④ 规范加注:用黄油枪将润滑脂缓慢注入轴承内部,直至润滑脂从轴承两端溢出少量为宜(加注量控制在轴承内部空间的 1/2-2/3,立式轴承因垂直安装,可适当增加至 2/3,防止润滑脂流失);
 
⑤ 试机检查:安装端盖后启动泵,运行 10-15 分钟,用红外测温仪测量轴承温度,确认是否降至正常范围(≤70℃)。 
- 电机与泵轴同轴度偏差:联轴器安装时未对中(径向偏差>0.1mm 或角偏差>0.5°),导致泵轴受径向力,轴承磨损发热;
 
- 轴承安装过紧 / 过松:轴承内圈与泵轴过盈量过大(安装时硬敲硬打),导致轴承内部间隙变小,摩擦阻力增大;或轴承外圈与轴承座配合过松,导致轴承外圈在座内滑动,产生额外摩擦。
 
① 调整同轴度:
- 拆除联轴器防护罩,在联轴器两端面和外圆分别安装百分表(端面表测角偏差,外圆表测径向偏差);
 
- 启动电机(空转),观察百分表读数,记录最大偏差值;
 
- 若径向偏差超标,调整电机底座的调节螺栓(增减垫片),使电机轴与泵轴在同一轴线上;若角偏差超标,调整电机前后位置,确保联轴器两端面平行;
 
- 调整后重新测量,确保同轴度偏差符合要求(通常径向≤0.05mm,角向≤0.2°/m)。
 
 
② 修正轴承配合间隙:
- 若轴承过紧:拆卸轴承,用砂纸(400 目以上)轻微打磨泵轴与轴承内圈的配合面(需保证表面粗糙度),或更换内径稍大的轴承(符合公差要求);
 
- 若轴承过松:更换轴承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件(如增加衬套),或选用外圈尺寸稍大的轴承,确保轴承外圈与座孔为过渡配合(公差 H7/js6)。
 
- 叶轮不平衡:叶轮制造误差(如叶片厚度不均)、磨损不均(局部腐蚀 / 冲刷),导致叶轮旋转时产生离心力,泵轴振动并传递至轴承,增加轴承负载;
 
- 泵内摩擦:叶轮与泵壳(口环)间隙过小,或泵轴与密封件(如机械密封静环)发生摩擦,导致泵轴阻力增大,轴承负载超额定值。
 
① 叶轮动平衡校正:
- 拆卸叶轮,送至专业机构进行动平衡测试,若不平衡量超过允许值(通常≤5g・cm),通过在叶轮平衡孔处增减配重块(或打磨),使不平衡量降至标准范围内;
 
- 安装叶轮时,确保叶轮与轴的配合紧密,避免运行时叶轮窜动。
 
 
② 消除泵内摩擦:
- 检查叶轮与口环的间隙(参考泵说明书,通常为 0.1-0.3mm),若间隙过小,用铣刀或砂纸打磨口环内圈,扩大间隙;
 
- 检查机械密封的安装状态,若静环与泵轴发生摩擦,调整静环的位置(通过拧紧 / 松开静环压盖螺栓),确保静环与轴的同轴度,且密封面贴合均匀(无偏磨)。
 
- 轴承材质缺陷:选用劣质轴承(如滚道硬度不足、滚珠精度低),长期运行后易出现滚道剥落、滚珠磨损;
 
- 疲劳损坏:轴承超过设计使用寿命(通常为 8000-12000 小时),内部金属因长期交变载荷产生疲劳裂纹,最终导致轴承失效发热。
 
① 拆卸旧轴承:
- 用拉马(液压拉马或机械拉马)固定轴承内圈,缓慢施加拉力,将轴承从泵轴上拆下(禁止用锤子直接敲击轴承外圈,避免泵轴变形);
 
- 若轴承内圈与轴过盈量过大,可采用加热法(用热风枪加热轴承内圈至 80-100℃,使内圈膨胀后拆卸)。
 
② 安装新轴承:
- 选择与原轴承型号一致的合格产品(如 SKF、NSK 等品牌,确保精度等级为 P6 及以上);
 
- 若为过盈配合,将新轴承内圈加热至 80-100℃(用机油加热或热风枪加热),快速套入泵轴的指定位置,待轴承冷却后,检查轴承是否能灵活旋转(无卡滞);
 
- 安装轴承端盖,确保端盖与轴承外圈之间留有 0.1-0.2mm 的轴向间隙(防止轴承受热膨胀后卡死)。
 
- 定期维护:每月检查一次轴承润滑脂状态,每 3-6 个月更换一次润滑脂(根据使用环境调整,潮湿 / 高温环境缩短至 2-3 个月);
 
- 实时监测:在轴承端盖安装温度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,与控制系统联动,当温度超过 70℃或振动值超限时,自动报警并停机;
 
- 规范安装:新泵安装或维修时,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调整同轴度、轴承间隙,禁止暴力安装;
 
- 介质管控:避免输送含颗粒、杂质过多的介质,若无法避免,在吸入端安装高精度过滤器(过滤精度≤0.1mm),减少轴承磨损。